『血癌』、『急性白血病』是什麼?



作者:黃懷萱


『血癌』,這兩個字讓人聞之色變。大家常講的血癌,大部分泛指『急性白血病』,是病程變化相當快速的疾病。也因此,在各國的戲劇或是小說,常拿『血癌』來當作題材。

若是劇情不夠撒狗血,大概也沒人想看。血癌症程快速變化的程度,正符合編劇想要的節奏。可能病人早上還能談笑風生,晚上就插管去加護病房。雖說「人生如戲」,但常可以看到,戲和人生還是有著許多不同。當病人在被診斷「急性白血病」的當下,醫師們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是:

「急性白血病是什麼?」


急性白血病就是不成熟的血球不正常地增生


我們身體裡的血球,不論是紅血球、白血球、還是可愛的血小板,全部都從「造血幹細胞」分化而來。造血幹細胞接受到環境中不同的訊號,會分化成不同的細胞。血液細胞可以大致分成「骨髓性」和「淋巴性」。骨髓性的細胞,多由骨髓性前趨細胞分化成為熟而來,成熟的骨髓性細胞有紅血球、血小板、和顆粒性白血球(如:中性球、嗜酸性球、嗜鹼性球)。而淋巴性的細胞是由淋巴性前趨細胞,再進一步分化成各式各樣成熟的 B 細胞和 T 細胞。



急性白血病的細胞,從那裡來的呢?

其實,就是從不成熟的血球細胞來的。正常狀況下,不成熟的血球細胞會一路分化成成熟的血球細胞。但在急性白血病的病人身上,這些細胞就不分化了,一直待在不成熟的階段。除此之外,還會不斷地增生。若是這異常細胞是骨髓性前趨細胞,就會變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」;若是淋巴性前趨細胞,就會變成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」。



如何診斷急性白血病?


既然白血病是從不成熟的造血細胞來的,而他們位在骨髓裡,要診斷急性白血病是那一種,就需要骨髓檢查

抽出來的骨髓,我們會送去做幾項基本檢查,有些是用來確診急性白血病的類型,有的用於預測治療效果及預後。



血液疾病的診斷涉及四個面向:

  • M:morphology,細胞型態;即急性白血病的細胞長什麼樣子。目前都將骨髓血做成血液抺片,再做染色,以顯微鏡觀察細胞模樣做判斷。
  • I:immunophenotype,細胞免疫染色。主要目的為知道癌細胞表現什麼特殊蛋白質,以定義它是那一種癌細胞。有時候,癌細胞的樣子會騙人,就會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幫助我們正確診斷。目前,來看細胞表現的蛋白質,最常用的檢驗方法是流式細胞儀(flow cytometry)。
  • C:cytogenetics,染色體變化。許多癌細胞都帶有染色體的異常變化,有的是數目多或少,有的則是染色體的轉位。某些染色體變化相當特殊,只會出現在急性白血病患者。
  • G:gene mutation,基因突變。和染色體變化一樣,許多癌細胞也都帶有基因突變。


M 與 I 用於診斷急性白血病的種類,而C 與 G 則可以用來預測病人的復發率及後續存活比例(即醫師們常講的『預後』)。目前,按照染色體異常變化與基因突變,我們可以預測病人治療效果及預後。若是復發率高的患者,會在第一次達成完全緩解後,安排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


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會有什麼症狀?


基本上,急性白血病的病人症狀都相當地不具特異性。這表示,目前沒有什麼單一症狀是只發生在急性白血病病人身上。因此,要用「某症狀」來診斷急性白血病,是相當困難的事情。

但因為病人的「不成熟的造血細胞不正常地增生」,不論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是急性淋巴球白血病,病人的正常血球,如:紅血球、血小板、白血球(包含顆粒性白血球與淋巴球),都會減少。因此,大部分的病人都會表現貧血(因為紅血球減少)、流血出血(因為止血用的血小板減少)、以及容易感染發燒(因為用來攻擊病菌的白血球減少)。



急性白血病的發生率在台灣有多少?


台灣癌症登記的資料可以看出,近二三十年來,台灣人的白血病人數逐年上升。不論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都是逐年上升中。




然而,年齡分布上,可以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相當地不同。不論在任何年代,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老年人的發生率高於兒童;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則兒童的發生率較成年人為高,在老年人也有一個小小的增加。







熱門文章